廖學枝


雲林縣西螺鎮中和里 / (日) 臺南州虎尾郡西螺街686番地


廖學枝(1886~1945),號逸陶,出生於臺南州虎尾郡西螺街686番地。祖籍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二都官坡,因叔父廖大吉無嗣,遂入嗣為廖大吉養子,並協助管理二叔廖漢棟名下產業,與廖學昆、廖學明為堂兄弟。

1914年,廖學枝投稿《臺灣日日新報》,以「論纏足之弊害及其救濟策」獲徵文佳作,一針見血剖析纏足陋習的弊害,為當時知識份子針貶時政的先驅翹楚。臺灣光復後,廖學枝隨次子廖賜金移居花蓮,頤享晚年。

照片來源:廖學枝家屬提供。

 

 請按上方箭頭播放音檔

 

 

 請按上方箭頭播放音檔

 

 請按上方箭頭播放音檔

 

 請按上方箭頭播放音檔

〈螺溪晚眺〉
螺溪日落水淙淙。掩映秋光入遠江。
兩岸蘆花明返照。一行歸鷹影成雙。

語譯:夕陽西下, 濁水溪潺潺不斷地流動;一眼望去,秋光映照在溪水上慢慢流向遠方;兩旁白茫茫的蘆花在水面上閃爍搖擺,羨慕那在天空中成對成雙飛翔的歸雁。

 

更多語音導覽介紹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