雲林縣西螺鎮位於台灣最大的河流-濁水溪南岸,自古以來,因為土地肥沃富饒,人口聚集快速,開發甚早。昭和十二年(1937),西螺實施市區改正,西螺街 (今延平路)拓寬拉直,西螺大橋建橋墩,農田溝渠等大量公共建設,讓原本物產豐富的西螺街,一躍成為現代化便利的農業鄉鎮。

1936年成立「濁水溪人道橋架設完成同盟會」,向日本總督府陳情建造大橋,1937年 10月動工,到1940年時,完成32座橋墩;不過此時二戰爆發,工程因此停頓。 戰後民國40年獲美國金援,並配合台灣省政府配合款,大橋工程終於在民國41年5月28日再度動工,同年12月25日完工。民國42年1月28日,舉辦西螺大橋通車典禮,當時是僅次於舊金山的金門大橋,全世界第二,遠東第一長公路大橋。

 釀製醬油在西螺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,水質、溫度和溼度是醬油釀造好壞的重要條件,而西螺在這三方面都得天獨厚,再加上獨特的傳統釀造方法,便成了今日台灣的「醬油王國」─西螺醬油,氣味芳香甘醇,色澤紅褐,具有黏稠性,風味特佳。  

二崙鄉位於雲林縣之最北端,以濁水溪為界與彰化縣為鄰,境內居民於清朝康熙、乾隆年間由福建省泉州晉江縣、漳州詔安縣等人民移居結成村落,當時在平原中有二個丘陵相連,因此命名為『二崙』,居民以農為主,係屬典型農業鄉。

二崙米、西瓜、香瓜,聞名遐邇,素有全台穀倉之雅號。每年5月皆辦理「二崙西瓜節」,至今已有20多年了,吸引來自全國民眾到場大啖西瓜,因為西瓜的高產量,每年交易都十分熱絡,且提供多樣品種的西瓜集散交易。

來惠村詔安社區,是最有客家傳統味的社區,多年來經過社區營造後,不僅保留傳統文化,同時還增加多項農村再生的元素,社區內新設立的「美學廣場」,充滿了傳統藝術氣息,「養豬世界」的公園,是早期二崙鄉養豬業的呈現,而「客家美食館」有傳統醃製品。此外,該社區內的「詔安客棧」、「戲棚廣場」及「活動中心的裝置藝術」透過美化包裝後,使得社區更加活化。